On Videos

留下一个不可磨灭的痕迹

我参与“神州传播”的缘由

钱大柱

 

对远弟兄的认识,始于在《中信》月刊上偶尔读到他的诗。那时,觉得这个人信主信得太抒情,也不太在意。知道他与民运有关系。后来一段时间,神让我看见我们教会在大陆的福音工作太偏重于乡间的地方教会,在大陆知识份子中并没有甚麽开拓。那时我渐渐想到或许可以从向在美国的大陆知识份子传福音开始(后来才发现《海外校园》已经在这方面下了很多工夫)。有一次苏景星牧师邀请远弟兄来我们教会作见证。我想他是个向大陆知识份子传福音很好的管道,于是请苏牧师介绍认识他。

在餐叙上,觉得远弟兄是位非常诚恳与正直的人,对他的印像非常好。席间他送了我一本《神州忏悔录》,当天晚上回家后一口气就将整本书读完了。读后觉得这本书格局很大,作者也下了很多考据的工夫。后来知道《海外校园》支持远弟兄完成了这项研究。我对书中的论点大多很有同感。尤其对于老子《道德经》的解说更是深得我心。唯有对于孔子的评价,未能论及孔子对他自己所传之道的总结:“吾道一以贯之,惟忠恕而已矣”,觉得是个美中不足的地方,可能会让很多儒家弟子因本书对儒家的批评感到不公而招致反感。这就好像批评基督教时,没有提到耶稣所说的两条最大的诫命“尽心尽力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,其次也相彷,就是爱人如己”一样的失之偏颇。

书中提到“可见孔子儒学,不是先祖道统的传承,乃是先祖道统断裂的产物”,这话其实有可议之处。其实就像书上其它地方所说,先祖道统是逐渐失落的。孔子必然承接了道统的大概,只是已经模煳了。孔子时代,虽然然大道已隐,但孔子仍然记得,人要以一个高于人的对像为中心(忠),这时孔子想的大概是天的概念。孔子对忠的教导就是要尽己。要以“在人上者” 为中心。但是孔子没有也不能明确指出这在上者是甚么了。若比较耶稣的第一大诫命,我们就很清楚的看到耶稣为孔子解了第一个谜:尽己,即尽心尽性尽意尽力忠心的对象,就是神 --上帝。至于后世儒家的忠君思想,那不过是被政客和御用文人,像董仲舒之流利用与误导的产物了。我们再比较孔子的恕道与耶稣的第二大诫命“爱人如己”,就会讶异他们是多么不谋而合。恕(如心)就是将心比心。但是将心比心如果用在负面,岂不变成了以牙还牙了吗?尽管孔子没有这个负面的意思,但还是耶稣更精确指出“将心比心”(如己)是要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(爱人如己)。这样就可以看出,孔子的忠恕之道其实与神的道是非常吻合的,只是对“神”与“爱”的认识已经模煳了。孔子自己也说过“朝闻道,夕死可矣”,可见孔子自己也知道他的忠恕之道并不是他一心所向往的“道”的原形了。

后来有一次与远弟兄同车时,我将以上的观点与他沟通,远弟兄欣然同意了这个看法,并表示再版时会重新思考这一论点。

幸好小瑕不掩大瑜。上面对儒家的看法,并没有阻挠了本书最大的主题:上帝在五千年中国的奇妙作为。上帝既然是造物主,当然也是中国人的创造者。远弟兄在书中提出各种证据,证明中国古籍与文字中很多仍然隐隐存留着对神的认识。尤其老子《道德经》中的“非常之道”,更是指着“太初之道”而说的。书中也说明了这种对神的认识如何渐渐流失,以致于大部份现代中国人还认为上帝是外国人的上帝。看完了这书让我觉得真是要让所有的中国人都有机会认识这种观念:上帝不只是外国人的上帝,也是我们祖先的上帝,也是现代中国人的上帝。

所以当远弟兄与谢文杰弟兄提出要组成“神州传播”机构,将这本书拍摄成电影时,我就很高兴能在这个事工上有分。我觉得这是一项影响深远的文字事工。提到文字事工的重要性,我就不免想到保罗。当年耶稣升天后又亲自寻回保罗,岂不也是因为保罗能为后世留下极为宝贵的文字吗?保罗也不负耶稣的期望,为后人留下了极为珍贵的“保罗书信”,成为后世认识神与耶稣基督的必要工具书。我对于《神州》拍摄计划,也是有同样深切的期许。广义的文字事工并不只限于文字,最新的 Multimedia,DVD,VCD,Audio/Videotape的普及,使得电影成为更具有影响力与震撼力的“视听文字”传播工具。

自从“神州传播”成立之来,我看到了神为《神州》所预备的拍片同工及收集资料的顺利,就知道这是一个蒙神喜悦的计划。我相信神必定要大大的使用这部电影。另外,我看到谢文杰弟兄在这事工上尽心尽力,又出钱又出力,真是求神亲自赐福他的仆人。也求神赐福远弟兄及所有的同工,保守他们的身体,加添他们的力量,为中国的福音工作留下一个不可磨灭的痕迹。


Order Product